第三节 公共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

五,公债合理规模的确定

    公债的规模,含历年发行公债的累计余额和当年发行的公债总量。决定公债规模的因素:财政赤字的大小,政府的经济政策,偿在债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通常是从不同角度考察公债的合理规模的。

(一)资源配置角度。

    公债实际上是将一部分社会资源的配置由私人部门转向公共部门,假如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公债规模就是合理的。

判断配置效率的标准:

1 ,从挤出效应看。 挤出效应——指政府发行公债时,有可能和私人部门的资金竞争,从而导致市场利率上升,私人投资被挤出,使私人投资减少的情况。

    公债的发行和使用,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既能汲取社会的闲散资金,又使挤出效应最小。 此时,公债的规模是合适的。

2 ,从边际效应看

    由公债资金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应,应大于或等于私人产品的边际效应。此时,公债的规模是合宜的。

3 ,从公债的来源和使用方向。假如公债资金源自生产领域,又用于生产领域,就是有利的; 假如源于生产性领域,用于非生产性领域,则是最不良的政府筹款方式。
           
您现在位于:第六章<<第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