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概念、命题和内容在其他法学课程中不断出现,例如,公司法中主要关系就是代理关系和合 |
|
同关系的特定化。又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际上是民法中侵权法在近代的发展其他有关民商和经 |
|
济的法律也大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合同或代理的关系,因此,学好民法学可以为后来的法律课程打 |
|
下基础。 |
|
(一)重视民法学理论和基本概念,立足基础知识。 |
|
1、掌握民法学的理论框架。民法学的理论性强,它与法学基础理论的联系特别密切,许多法 |
|
理中的理论问题就是从民法学理论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掌握了其他学科如法理学、宪法学中的基 |
|
本理论,也就容易理解民法学中的相关理论,反之亦然。在整个民法学理论体系中民事法律关系是 |
|
总纲,它是贯串全部民法学的轴心。民法学总论部分实际上都是围绕民事法律关系展开的,如在对 |
|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基础上,依次就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客体(其 |
|
中最主要的是物)、内容(即民事权利和义务,其中民事权利为主导方面,民事权利的保护受时效限 |
|
制)进行了分别阐述;而任何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都须有一定的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最常见的就是 |
|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不仅可自己还可由他人代理实施民事行为,所以又进行了民事法律事实、 |
|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的阐述; 而民事法律事实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规定的,何为民法?民法的范围如 |
|
何确定?民法规范表现形式是什么?它有何效力,应如何适用?这就是第一章的内容。民法学分论部 |
|
分也是如此,我们也需要从民事法律关系的角度上整体来把握。 |
|
2、理解和掌握民法的基本概念。与其他学科一样,民法学也有其专有的概念,它们都有特定 |
|
的、确切的内涵。民法学概念是我们打开民法学大门,进入民法学殿堂的钥匙。掌握了这套概念, |
|
就掌握了民法的思维框架。经验表明,法官在裁判中,律师在处理案件中,学者在分析案例中如果 |
|
出现失误,往往源于没有掌握好这套概念或者发生概念混淆。因此,学习民法首先要学好概念。民 |
|
法学概念是概括民法学制度、民法学规则或原则的工具,如不掌握民法学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我 |
|
们就不能正确理解民法学的规则、原则及体系。因为民法学体系的构筑,相关民法学规则、原则 |
|
的沟通,都是通过民法学概念来实现的。因此,我们学习民法学必须从分析研究民法学概念入手。 |
|
例如,学习民法学首先面临的就是“民法”这个概念,从分析民法这个概念入手,才能进行以后的 |
|
学习工作。而当我们的学习工作进入民法学制度层次时,我们又将首先面临自然人、法人、民事 |
|
法律行为、代理、诉讼时效、人身权、物权、知识产权、债、继承等民法学概念;对这些民法学 |
|
概念的分析又将成为我们学习民法学各个制度的出发点。直到我们的学习工作进到民法学体系的 |
|
底层,把握一个具体民法学规则时,如果该规则的法律要件或法律效果是用一个民法学概念来表示 |
|
的,分析该民法概念又将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的出发点,只有在明确该民法学概念内涵和外延后,我 |
|
们才能掌握该民法规则的具体内容。 |
|
(二)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锻炼自己运用有关法律规定分析处理民事纠 |
|
纷的能力。 |
|
在初步掌握了民法学概念、原则、制度和理论的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要强调联系实际,即运 |
|
用所掌握的民法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实有的或者假设的案例,针对具体的案例解释、适用民法学规 |
|
则,然后得出对案例的处理(判决)意见。在这样的运用中,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而且可以使 |
|
所学民法学知识逐渐转化成自己的民法学素养和民法学实务能力。 |
|
民法学是一种实用的法律科学,是应用法律学科,就社会总体需求来看,具有扎实的民法学专 |
|
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在法律人才中的需求比例越来越大,并且成为法律人才培养的主要 |
|
类型。除了法官、检察官外,律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所需的法律人才以具有扎实的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