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信息 | 步进教学 | 考试样卷 | 电子教案 | 视频点播 | 网上资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预防医学绪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三节 铅   (1) (2) (3) (4)
五、诊断
    铅中毒诊断应密切结合接触史和生产现场情况进行。国家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如下:
    1.铅吸收:有密切接触史,尿铅和血铅超过正常值上限,尚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2.轻度中毒:常有轻度类神经征,可伴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尿铅和血铅值增高。具有下列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中毒:①尿ALA≥23.8μmol/L或35.7μmol/24h;②尿粪卟啉半定量≥(++);③FEP≥2.34μmol/L或ZPP≥2.07μmol/L。经诊断性驱铅试验,尿铅≥3.84μmol/L或4.80μmol/24h者。
    3.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①腹绞痛;②贫血;③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4.重度中毒: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重度中毒:①铅麻痹;②铅脑病。
六、处理原则
    1.铅吸收: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
    2.轻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可恢复工作,一般不必调离铅作业。
    3.中度中毒:驱铅治疗后原则上调离铅作业。
    4.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并给予治疗和休息。
七、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①驱铅疗法:首选药为依地酸二钠钙;
    ②对症疗法。
 
版权所有 吉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