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步进教学 | 第六章 | 第一节 | 第3页 (共3页)
 
绪论
统计与统计学
统计学的分科
统计学与其它学科关系
统计数据的搜集
数据的计量与类型
统计数据的来源
调查方案设计
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整理和显示
数据的预处理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显示
数值型数据整理与显示
统计表
集中趋势的测度
离散和程度的测度
偏态和峰度的测度
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的对比分析
长期趋势分析
 指数
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加权指数
指数体系
 

 

第六章 指数

第一节 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三. 指数编制的基本问题

编制指数时,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主要有项目的选择、基准点的确定、权数的确定以及计算公式的选择等。本节首先讨论前两个问题。

<一> 项目的选择

指数主要用于反映现象的综合变化程度,因而应以总体的全面数据资料作为计算依据。但将总体的全部项目计算在内,实际中往往时不可能的或不必要的。在实际应用中,编制指数所依据的几乎均为样本数据。因此,样本选择得是否科学与合理,是决定指数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一般而言,除数据本身的准确性外,所选择样本还应具备以下要求

•  充分性。即要求样本容量应足够大。若总体所包含的项目很多,而样本容量很小,往往不能代表总体的性质。

•  代表性。即要求样本能充分反映总体的性质。在选择样本项目时,要求所选的每一项目与所代表的实际项目在性质上应保持一致,而各样本项目之间在性质上应有较大差异。

•  可比性。即要求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用于对比的各样本项目在定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等方面保持一致。

<二>基期的确定

所有指数都有一个用于比较的基期或基准点。基期的选择通常由计算指数的预期目的和用途决定。就时间性指数而言,基期的确定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一个正常时期或典型时期作为基期。即用作比较的基期应能代表事物发展的正常状态或典型正态,而非正常的波动时期通常不具有代表性,不宜选作基期。

2.报告期距基期的长短应适当。报告期距基期的间隔应根据所研究现象的特点和研究目的而定。一般而言,对于发展变化较快的现象,报告期距基期的间隔可短些,否则可长些。但报告期距基期不宜过长,报告期距基期的时间越久,指数代表性通常就越差,一般应选择距报告期较近的时期作为基期。

 
     
  1 2 3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版权所有_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