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社会贴现率
任何一个项目的效益和成本,都要形成所谓由若干年的效益和若干年的成本所构成的效益流和成本流。不同时间发生的效益和成本不能直接相加减,也就是,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为,必须要将时间价值因素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利息因素考虑在内,也就是说,必须通过贴现的过程,将这些发生在若干年的成本流和效益流都折算成现值,然后,才能相加或相减,进行比较和分析。
(贴现,指的是以未到期的票据向银行提取现金,银行按市场利息率扣除利息,然后将票面余额以现金形式支付给使用者。)
如,对于一个公共支出项目而言,其效益流和成本流应为下列:
B 1 , B2,B3……….BN
C1 C2 C3……….CN
C1和B1……….,CN和BN,由于是在同一时间发生的可以相比.但C1和B2,CN-1和BN就不能直接比较.
为使不同时间上的 B和C能够相加或相减,就必须使用一个贴现率(r)加以换算.
贴现率,贴现利息同期票票面额的比率。
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年利率 ,即任何一笔资金相隔一年后,平均增值的百分比率.
选择合适的贴现率对于公共部门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今年投入的一美元与若干年后收回的一美元是截然不同的,如果把通货膨胀等因素考虑进去,情况更是如此。
私人企业所采用的贴现率往往是其资金的机会成本,即把用作其他投资可以得到的收益率作为贴现率。但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公共项目贴现率的选择要麻烦得多。原因在于,一个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收益往往要延续若干年,甚至几十年;而且,公共支出的领域常常是市场不完善的领域,其得以选择的参考市场贴现率也是不均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