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规范人们行为、调整社会关系,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此即法的调整原则,简称法的原则。法的原则是法的要素之一,但他不同于也为法的要素的法律规则。规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规定各种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原则是某个领域、范围和类型诸多法律规则精神实质的概括和抽象,他提示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指导和协调各种具体的法律调整机制。法的原则具有法律规定性,法律为确认的,不能随意拿来作为法的原则。不是人们行为准则的,不能作为法的原则。例如:单纯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乃是自然界或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则,思维逻辑、思想模式,是人们的思想规则,这些也不能直接将他们当作经济法原则和法的原则。法的原则应具有:稳定性、确定性和定限性(适用有一定范围)。
一、 经济法原则的含义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有其特有的调整原则。可将经济法的原则概括如下:经济法原则实质贯穿于经济法法制全过程,并为经济法制和经济法规范所确认和体现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法律准则。这一含义包括如下内容:
1. 经济法原则是经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对整个经济法律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2. 经济法原则本身具有规范作用,他从整体上规范主体的经济法律活动,是最根本的经济法律规则;
3. 经济法原则是经济法最权威的原则,他统领着各个部门经济法的原则、规则、规范,是经济法制活动最根本的依据;
4. 经济法原则具有其自身质的规定性,体现经济法的特殊要求。
目前我国的经济法理论对经济法原则的认识存在有一定的缺陷,表现在:
1. 因袭其他部门法的原则,导致经济法原则与经济法本质的错位,未能体现出经济法这个独立法律部门的特殊性;
2. 照搬社会经济规律,是经济法原则缺乏明确的指导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 把经济管理的原则混同于经济法原则,是经济法丧失了质的规定性。
具体而言,经济法原则的含义,应具有如下特征:
1. 经济法原则反映着经济法的本质,是统治阶级经济意志、经济政策在法律上的集中反映;
2. 经济法原则是政府干预、管理经济的社会关系对经济法根本要求的反映;
3. 表现为一种抽象的法律意识。
二、经济法原则的确立依据
1. 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经济法必须遵循宪法的规定,否则其自身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2.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在党和国家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党和国家对重大经济问题所做出的战略决策。
3. 客观经济条件:经济法的原则是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根本法律原则,它反映现实存在的经济管理活动及经济管理关系对经济法的根本要求,确立经济法原则以现实经济关系为依据。
4.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任务,更确切的为经济法原则的确立提供了应遵循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