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第六章--第四节--意思表示
 
 
 
第四节 意思表示
  一、意思表示的意义、构成及种类
  (一)意思表示的意义
    是指行为人为了产生一定的私法上的效果而将其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
 
行为人在为民事法律行为时,如果从该种意思表示的过程来观察,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过程
  大致可以这样来分析:首先,当事人先有为某种民事法律行为的动机,如想看电视度过业余时间;
  之后,才有产生内在的法律效果的意思,即效果意思,即买一台彩电的意思;再后,行为人将
  该种效果意思向外部公开的意思,即所谓的表示意思,即想要表示出来其买彩电的内心想法;最
  后,行为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意思表示于外部即表示行为,如以口头方式或行为表示“我要买
  一台彩电——这样,通过表示行为将效果意思表现与外部,而完成意思表示。在民事法律行为理
  论中,这一过程中行为人的内在动机不具有重要意义,而行为人的表示意思是否构成意思表示的
  要件,学者之间有不同的意见。教材采三要件说,即意思表示之构成有三个要件即效果意思、表
  示意思和表示行为。
 
1、效果意思。效果意思亦称法效意思,是指行为人内心希望发生一定的私法上的效果的意
  思。例如,甲写信给乙,想要以200元购买乙的复读机,则“以200元购买乙的复读机”就是甲的
  效果意思。
 
2、表示行为。是指行为人将其效果意思以一定的方式表示于外部的行为。如,少女含羞点
  头但应男友的求婚,路人举手招呼出租车等。行为人为表示行为时,其表示方式多种多样,通常
  以语言、文字等方式为之,其他方式如点头、举手、起立、拍板等均可
  (三)意思表示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淮,意思表示可作不同的分类。具体有包括:
 
  (1)独立的意思表示和非独立的意思表示。独立的意思表示是不待他人为意思表示而能成立
  的意思表示;非独立意思表示是指须待他人为意思表示,始能成立的意思表示。
 
  (2)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和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须有相对人始能成立的意思表示为有相对
  人的意思表示;无须有相对人即可成立的意思表示为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订立合同的要约和承
  诺、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予代理权等属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而遗嘱、捐助行为则属于无
  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3)对于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和对不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之相对人为特定
  的、具体的,则为对于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如承诺、同意、撤销等;意思表示之相对人为非
  特定的,不确定的,则为对于不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如悬赏广告。
 
  (4)明示的意思表示和默示的意思表示。行为人以直接和明确的方式表示其意思时即为明示
  的意思表示,行为人不以直接和明确的方式表示其意思,但能通过其行为推断出其意思的即为默
  示的意思表示。
 
  (5)对话的意思表示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意思表示能直接让相对人明白了解的,如口头
  的、电话的意思表示为对话的意思表示,以信函等非非口头的方式使相对人了解的意思表示,为
  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6)完全意思表示与不完全意思表示。无欠缺、无瑕疵的意思表示,为完全的意思表示;有
  欠缺和瑕疵的意思表示如虚伪、错误、误传及诈欺与胁迫等则为不完全意思表示。
 
1
吉林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DEC , Jili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