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
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布雷顿森林体制崩溃后,根据各自的国情,实行了各种不同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
一、爬行钉住汇率(crawling peg)
1、爬行钉住汇率制:是将汇率钉住某种平价,但根据一组选定的指标频繁地、小幅度地调整所钉住平价的一种汇率安排。其主要特点是每隔一段较短的时间,就对本国货币进行一次较小幅度的贬值。
2、实行爬行钉住汇率原因之一是因为高通货膨胀率的存在。很多拉美国家都实行该制度,这些国家的通胀率都高达100%,甚至1000%。另一个原因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出口产品竞争力。如巴西、阿根廷等国。
3、爬行钉住汇率制的优劣:从理论上似乎该汇率制兼收了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优点,克服了浮动汇率剧烈变动的缺点,具有浮动汇率的灵活性,去掉了固定汇率的僵硬性,是一种理想的汇率。但实际上,该汇率制也有缺陷。第一,爬行钉住汇率制的依据是本国和外国通货膨胀率之差,消除本国通货膨胀对汇率的不利影响。但由于本国通货经常贬值,进口货价格不断上涨,会引发进一步的物价上升,使本国通货膨胀率高于外国通货膨胀率。这可能会使本国经济陷入通胀和贬值互相追逐的循环中。第二,爬行钉住汇率制下投机者掌握该制度下本币不断贬值的规律后,会引发资本大量外逃。
二、货币蓝子政策
1、一蓝子货币汇率政策(exchange rate against a basket of currencies)就是使爬行钉住的汇率与国内通胀率和主要贸易伙伴的加权平均通胀率之差挂钩。
2、以韩国为例,韩国的货币同时钉住美元和日元,韩国对日本进口占其总进口额比重为2/3,其对美国的进口额占其总进口额1/3,韩国通胀率为9%,美国通胀率为6%,日本通胀率为4%,
则韩国圆的贬值率为2/3(9-4)+1/3(9-6)=4.3。货币蓝子政策有利于促进外贸发展。
三、多元汇率
1、多元汇率是对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上的交易实行多种不同的汇率。
2、多元汇率与爬行钉住汇率的差异在于,后者是改变全部进出口交易的相对价格,前者则是改变某一种或一些交易的相对价格。
3、多元汇率实质上是对一些进出口商品征税,而对另一些商品给予补贴。
4、多元汇率的优点:把重要性不同的进出口商品加以区别对待,在紧缩进口时,可以保证国内经济的优先部分免受冲击,避免本国生活水平下降;利用多元汇率制促进和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政府预算产生影响,如果政府卖给进口商的外汇价格低于从出口商那里买入外汇的价格,这就是对进口商给予补贴,从而使政府预算出现赤字;相反,如果对进口商的卖价高于对出口商的买价,政府的所得大于支出,政府对进口商征税,从而预算得到改善。
5、多元汇率的弊端:黑市及腐败
四、复汇率
1、复汇率是指经常账户交易和资本账户交易分设两种不同的汇率。
2、墨西哥政府在80年代前期实行过复汇率制。其目的之一是使经常账户的贸易往来、国内的价格和生产免受资本流动的影响;目的二是增加央行对外汇储备的控制。
3、复汇率制的功能与资本管制的功能相类似。前者是通过市场价格机制来控制资本流动,后者通过行政命令方式实行。
4、复汇率制的弊端表现为:金融汇率下跌,会给贸易汇率以下降的压力;为套汇提供了最好的机会,促进黑市发展,从长期看,其副作用是相当大的。
人民币汇率是我国货币人民币对外比价,采用直接标价法。
一、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
1、1949-1952年,人民币对外汇率完全由政府制定,制定人民币汇率的方针“奖励出口,兼顾进口,照顾侨汇”。
2、1953-1972年,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不变,汇率对进出口贸易不起任何调节作用。
3、1973-1985年,我国实行浮动汇率,人民币汇率钉住一蓝子货币。
4、1986-现在,我国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以取代原来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从1994年1 月1日起,我国实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中国人民银行将以前一天外汇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参照国际金融市场主要货币的变动情况,公布人民币汇率。国家主要使用经济手段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
三、外汇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1、1993年人民银行对我国外汇管理体制做了重大改革,改革内容主要有从1994年1月1日起实行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行允许在外汇指定银行开立现汇账户的开立现汇账户制度;取消各类外汇留成、上缴和额度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统一的外汇市场;禁止外币在国内计价、结算和流通。
2、1996年我国实现了经常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