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观察法
概述
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对事物或现象仔细观看和认真考察,以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
分类
- 按观察情形分类
- 自然观察法
- 标准情形观察法
- 按观察结构分类
- 结构式观察法
- 非结构式观察法
非结构式观察法
定性研究常用非结构式观察法。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互动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类:
- 局外观察者:观察者经正式介绍后进入观察领域,但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 参与性观察者: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但其活动以观察为主,参与为辅。
- 察性参与者:观察者作为参与者进入观察领域,其活动以参与为主,观察为辅。
- 完全参与者:观察者完全以参与者的身份进入观察领域。
非结构式观察法收集资料
- 观察的方法:
- 所研究的场景的物理环境;
- 研究对象的特征;
- 研究对象的活动和相互作用方式;
- 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
- 其他因素。
- 记录的方法:非结构式观察法记录的方式通常为现场笔记或日记的方式,将情景过程记录下来,或通过事后回忆记录有关资料,同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
- 非结构式观察法的优缺点:
- 优点:所收集的资料深入,系统,全面,方法灵活,适用于探索性研究。
- 缺点:主观,研究人员本身的价值观和观察过程中情感的融入可能对资料的分析带来偏差。
结构式观察法
- 在结构式观察法中,观察者事先确定观察样本和观察项目,并设计记录观察结果的表格。结构式观察法建立在对观察事物的深入了解上,并设计严格的记录表格,对资料进行准确的分类、记录、编码
- 设计的分类系统
- 观察样本的选择 观察样本可按时间进行选择。
- 观察法的辅助工具
- 结构式观察法的要素
- 观察员的训练
结构式观察法的要素
- 明确观察目标和内容。
- 对观察内容作操作性说明。
- 观察人员的培训。
- 观察者和观察者的互动关系:可通过前驱观察,以决定要观察的变量。
- 分类系统及观察的记录表格进行预试验,并根据结果作适当修改。
结构式观察法分类系统的设计
设计的分类系统为
- 寻找信息;
- 给予信息;
- 问题的描述;
- 提出建议;
- 建议支持性措施;
- 建议不宜采取的措施;
- 总结性行为;
- 其他。
观察员的训练
- 纠正因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
- 对研究目的,行为特征,选样方法,归类方法,记录工具的应用进行培训,以保证资料的准确性。
- 观察前准备阶段,使双方尽量熟悉,充分放松。
观察法的优缺点
优点
- 能提供深入的资料。
- 适合于对行为,活动的研究。
缺点
- 伦理问题。
- 霍桑效应。
- 资料的主观性带来的偏差。
- 需要的时间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