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研资料的整理

资料整理的目的

使原始数据系统化、条理化,以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做出分析和结论。

一、核校原始数据

实施调查结束后,首先要审核每份调查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剔除不符合要求,不完整的调查表。如检查调查表中是否有缺项,即对某些问题未作回答。

如果所缺项目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部分调查表就成了废表。

有时,虽然所缺项目的内容也十分重要,但为了避免因此而剔除过多,就作为单项漏失处理。

为了避免缺项的出现,应对填写人做好填写前的解释工作。

除了对缺项的调查表作适当处理外,及时发现调查表中的错误并作适当的处理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应该对已经获得的数据作必要的检查。

专业检查

从专业的角度来发现和纠正错误。

统计检查

许多数据都有统计学规律。

人工检查和计算机检查

人工地对每一份资料作检查的优点是可以运用人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知识对资料作全面的检查。

计算机对全部资料进行检错。可依一个变量的数值分布特点来检错,即可找出超出规定变量上、下界的数据。

二、根据研究数据的特征进行分组

经全面核查无误的资料,首先应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按某些本质特征重新排列,其目的就是使资料进一步系统化,将同质者集合在一起,不同质者分开,把组内的共性、组间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显示出来。

经过分组,使原始数据更为清晰、条理化,有利于下一步统计分析。

分组:类型分组数量分组

1.类型分组

即将观察单位按其属性或类别进行归类分组,如按性别、职业、民族、婚姻状况、病情的轻重、疾病类别等分组。

此类资料属于计数资料

2.数量分组

即将观察单位按数值大小分组。

此类资料属于计量资料,观察值多为连续性数值。

数量分组步骤:

  1. 找出观察值的最大值、最小值和极差。
  2. 根据极差确定组数、组距和组段。相邻两组段最小值之差称为组距,各组距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一般用等组距。第1组要包括最小观察值,最后一组要包括最大值。每一组段都有其上、下限。

某院不同年资护士对某工作的满意情况

三、按分组要求设计整理表

整理表

是用于原始资料归组的表格,也是提供分析资料的过渡性表格,它是按一定分组要求设计的,可表达资料的分配情况和内部结构,是初步显示各项目间的联系的一种统计表。

归纳汇总

整理表设计好后,应将大量的原始数据以对号入座的形式分配到各组中去,分散的资料就集中起来了,此过程称为资料的归纳汇总。它是对数据资料进行简化的一个过程。

方法可分手工归纳机械归纳两种。

常用的手工归纳方法有画记法分卡法等。

机械归纳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和其他专门的打孔、分类、制表等现代电子数据处理设备进行整理汇总。

画记法

就是用画“正”字或“+++”将原始资料逐个记入整理表中汇总归组。此法简单易行,但需小心细致,一般需两人同时划或划两遍以便核对。画记法一般用于观察单位数量不多、项目较少资料的归纳与汇总。

分卡法

是将原始记录表或记录卡直接归入各组,经过核对,然后清点每组记录表或卡片的张数,就是该组的观察单位数。

如果调查表中调查项目较多时,可先将原始资料按分析项目转抄到“记录卡片”上,然后再用分卡法汇总。

多用于资料数量较多的归纳汇总。

电子计算机汇总法

当调查对象或调查项目较多,分析计算复杂时,手工归纳汇总较难以进行,此时可应用电子计算机来进行归纳汇总。

过程:先将原始资料编码输入计算机,并运用计算机中有关统计软件的若干功能进行资料数据的逻辑检查和计算检查,审核原始资料。然后根据所研究对象的内在特点和统计分析的需要,把相应的分组标志和分组界线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即可依靠其识别和计算功能把具有相同标识的研究对象归在一起并记数(即归纳汇总),还可绘制出相应的统计整理表和统计图。

在资料归纳汇总后,需对结果进行检查,各行合计之和,各列合计之和都应等于总的合计值,各分析表间的有关数据应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