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的概念( Concept of Health )【重点】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和精神上完好状态的总称。
健康应具有四个条件:
(1)强壮的肌体。
(2)充沛的精力。
(3)正常的心理活动。
(4)对环境良好的适应能力,即进行有效学习及工作的能力。
※二、疾病的概念(Concept of Disease)【重点】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第二节 病因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原因(病因,致病因素):它是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异性的因素。【重点】
病因的分类:
(一)生物性因素
(二)理化性因素
(三)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四)遗传性因素
(五)先天性因素
(六)免疫因素
(七)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条件:主要指那些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重点】
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1、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上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原因和条件是相对的。

第三节 发病学

发病学(pathogenesis):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举例说明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作用【重点】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的关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是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斗争及它们之间的力量对比常常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和转归。例如烧伤引起皮肤、组织坏死,血液大量渗出、血压下降等损伤性变化。同时体内会出现白细胞增加、微动脉收缩、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等一系列抗损伤反应。如损伤较轻,则可通过各种抗损伤反应和恰当的治疗,机体可恢复健康;反之,如损伤较重,抗损伤的各种措施无法抗衡损伤反应,又无恰当而及时的治疗,则病情恶化。
●2、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重点】
由原始致病因素引起的后果,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另一些变化的原因。这就是因果交替规律。例如,大出血时(原因),心输出量减少引起血压下降(后果),这一后果又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新的原因),致使小血管收缩、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最后进一步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新的后果)。这种因果交替过程是疾病发展的重要形式,常可不断发展,甚至形成恶性循环。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一)神经机制
(二)体液机制
(三)组织细胞机制
(四)分子机制
※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是指由于DNA遗传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重点】
※受体病(receptor disease):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重点】
※基因病(gene disease):主要是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重点】

第四节 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一、潜伏期
二、前驱期
三、临床症状明显期
四、转归期
  1、康复
●(1)完全康复(complete rehabilitation)亦称痊愈:主要是指疾病时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重点】
●(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habilitation)亦称好转:是指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有时可留有后遗症。【重点】
  2、死亡
(1)生理性死亡(老死,自然死亡)
(2)病理性死亡
  ※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停止。【重点】
★判断脑死亡的标准【重点】
(1)自主呼吸停止
(2)不可逆性的深昏迷
(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4)瞳孔散大或固定
(5)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6)脑血管造影证明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