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检查

主 讲 人: 王 育 珊

   第二节 核医学检查
   三、肾动态显像
  [原理] 静脉注射由肾小球滤过右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而不被重吸收的显像剂,观察其灌注肾动脉后迅速聚集在肾实质,然后由肾盏、肾盂和输尿管排泄的全过程,经影像处理后,不仅可显示肾脏形态,还可显示肾血流灌注、实质功能和尿引流等方面的信息。
  [参考值] 肾图曲线正常参考指标:峰时(Tb)<5min,半排时间(C1/2)<10min,双肾峰值差<20%,肾脏指数(RI)>45%。
  [临床意义]
  (1)肾功能判断:如肾不显影,示该肾无功能,或近无功能,或先天性缺如;肾实质显影延迟及消退延迟,示该肾功能受损,常与健侧肾影形成“倒相”,即健则肾影由浓逐渐变淡,而患侧肾影则由淡逐渐变浓;双肾显像不良,外周血本底高,示双肾功能减退。
  (2)尿路梗阻:肾盏、肾盂或输尿管显像浓聚、扩大并且排泄缓慢,示尿路梗阻。
  (3)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侧肾血流灌注不良,肾影明显缩小、肾实质内放射性清除正常或延缓。
  (4)肾移植监测:可则时观察肾血流灌注和肾实质影像,对移植手术后合并症的及时诊断很有价值,被列为移植肾的常规监测方法。急性肾小管坏死,多在24小时内发生,表现为血流灌注轻度减少,肾实质摄取明显低下,呈典型的灌注像浓于实质像;急性肾排异,表现为灌注、摄取及清除均减低、减慢,灌注不良较实质功能受损严重。
  (5)肾损伤:可了解肾血管损伤、肾实质裂伤、尿液外漏等方面方面信息。
  (6)肾畸形、位置异常:如马蹄肾、多囊肾、孤立肾、先天发育不良等;游走肾、肾下垂;肾萎缩、肾代偿性增大。
  四、肾静态显像
  [原理] 静脉注射慢通过型肾显像剂后,一定时间内显像剂在肾实质内聚集并滞留,通过平面或断层显像可获得肾实质影像。
  [临床意义]
  (1)肾占位性病变:肾肿瘤、肾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可显示肾内局限性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区。
  (2)先天性肾疾病的诊断:如先天性单肾缺如者一侧肾显影。异位肾、多囊肾、马蹄肾等可见肾形态、位置异常。
  (3)炎症性肾脏病变的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当化脓性炎症波及到肾盂肾实质时,可见单侧肾或双侧肾单个或多个放射性减低区或缺损区;形成肾瘢痕可见肾皮质形态改变,如皮质变薄、外缘变平及楔形缺损等。慢性肾盂肾炎,可见瘢痕处放射性减低或缺损、皮质变形、变平、楔形等。
  五、心肌灌注显像
  [原理] 心肌细胞可以选择性的摄取某些化合物,若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这些物质,即可从体外探测到其在心肌摄取的情况。因其摄取量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成正相关,因此,这种显像称之为心肌灌注显像。通过体外探测所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即可了解局部心肌血流灌注的状态。
  [正常图像]
  1)静息显像:通常右心室不显像。左心室显像清晰,放射性分布均匀,中央放射性稀疏或缺损区为心腔,心尖部由于室壁较薄,放射性分布也可较稀疏。静息图像中,除心尖或心底部外,在其他左心室壁出现放射性缺损区,多示该室壁心肌梗死或较严重心肌缺血。
  2)负荷显像:与静息显像无差别。左心室大小、外形正常,放射性分布均匀。
  [临床意义]
  (1)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心肌缺血的室壁在负荷显像时多可见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区。在静息显像中,上述放射性缺损区呈放射性填充现象,为可逆性心肌缺血的典型表现。
  (2)心肌梗死的诊断:负荷心肌显像时局部心肌显示放射性缺损或稀疏区,静息心肌显像无填充现象,示心肌梗死或严重心肌缺血病变。
  (3)冠心病预后的估测。
  (4)冠心病内科或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当前页码为第 16 页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1.10  8-1.11  8-1.12  8-1.13  8-1.14  8-2.1  8-2.2  

8-3.1  8-3.2  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