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评估

主 讲 教 师 : 刘 一 兵

  (三)胸腔积液
  是指胸膜腔内有较多液体积聚,积液的性质按病因不同可分为渗出液和漏出液两种。
  【症状】少量积液时症状多不明显,中等量以上积液时可出现气短、胸闷、心悸、呼吸困难、甚至端坐呼吸。
  【体征】中等量以上积液可有以下体征:
  视诊:呼吸浅快,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受限。
  触诊:早期短时间内可触及胸膜磨擦感。
  叩诊:呈浊音或实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四)支气管哮喘
  是一种因支气管反应性增高而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暂时性、呼气性呼吸困难。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及分泌物增多,间歇期如正常人。
  【症状】多数病人在幼年或青年时期发病,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胸闷、干咳、打喷嚏、流泪等表现。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
  【体征】不发作时无明显体征,发作时表现如下:
  视诊:呈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端坐呼吸、额部出汗及发绀。

  触诊:语颤减弱。
  叩诊:过清音。
  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呼气明显延长,可闻及湿啰音。
  (五)气胸
  是指由于脏层胸膜或壁层胸膜破裂,空气逸入胸膜腔。
  【症状】一般常突感一侧胸痛,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不能平卧。张力性气胸有进行性呼吸困难,表情紧张、烦躁不安、大汗淋漓、发绀、甚至呼吸衰竭。
  【体征】
  视诊: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减弱或消失。
  触诊:气管移向健侧,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病侧呈鼓音。
  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颤减弱或消失。
  五、心脏评估
  评估时病人可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环境应安静、温暖,光线最好源于左侧。评估按视、触、叩、听的顺序进行。
  (一)视诊
  1、心前区外形 正常人心前区外形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
  2、心尖搏动
  (1)正常心尖搏动: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胸骨左侧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搏动范围的直径为2.0—2.5cm。
  (2)心尖搏动变化:
  1)位置的变化:病理情况下,心尖搏动可因心脏疾病、胸部疾病或腹部疾病而发生改变。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移位。
  2)心尖搏动强弱和范围变化:病理情况下,如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尖搏动减弱;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和贫血,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
  3、心前区异常搏动
  (二)触诊
  通常以全手掌、手掌尺侧或2—4指腹触诊。
  1、心前区搏动 左心室肥大时心尖搏动增强,用手指触诊,可使指端抬起片刻,称抬举样搏动,为左心室肥大的可靠体征。
  2、震颤 是用手触诊时感觉到的一种细微振动,又称猫喘。
  3、心包磨擦感 见于心包膜炎症
  (三)叩诊
叩心界 是指叩诊心相对浊音界,所反映的是心脏的实际大 小。
  1、心脏叩诊方法
  一般先叩左界,后叩右界,由下而上,由外而内,循序进行。叩心左界时,从心尖搏动外2—3cm处由外向内叩,至叩诊音由清音变为相对浊音时,示已达心脏边界。叩诊心右界时,自肝浊音界的上一肋间开始,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作标记依次按肋间上移至第2肋间止。
  2、正常心浊音界
正常人心左界在第2肋间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第3肋间以下向左下逐渐形成一向外凸起的弧形。
  3、浊音界改变的临床意义
  (1)心脏因素:
  1)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呈靴形,常见于主动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也称主动脉瓣型心。
  2)右心室增大:显著增大时,相对浊音界向左右扩大,以向左扩大明显,常见于肺心病。
  3)双心室增大:常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4)左心房与肺动脉扩大:心浊音界呈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也称二尖瓣型心。
  5)心包积液:
  (2)心外因素:①大量胸腔积液②肺实变、肺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③肺气肿。
当前页码为第 7 页

4-1  4-2  4-3  4-4.1  4-4.2  4-4.3  4-4.5  4-4.6

4-4.7  4-4.8  4-5.1  4-5.2  4-5.3  4-6  4-7  4-8